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|
 
   
 
   

大元敕赠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(守中)神道碑(揭傒斯)元统元年十一月

   

  

  元统元年十有一月之几望(1),奎章阁承制学士臣沙剌班召臣傒斯至学士院,传诏命臣撰故正奉大夫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,别敕新南台治书侍御史臣巙巙书其文,翰林学士承旨臣师敬撰其额。

  臣窃谓,自太祖皇帝应天启运,其将相大臣、父子孙曾传百数十年,称名臣者数十人。或拥旄杖节(2),出谋发虑,佐定海域;或安危靖乱,行政施化,藩屏国家于外;或献可替否(3),拾遗补过,匡扶政理于内。功不绝于信史,名不染于罪籍。天下妇皆能称说者,惟董氏而已。以臣傒斯获备在籍,与有荣耀,故不敢伏阙辞让。谨按:

  公讳守中,字子平,世为真定藁城人。曾大父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、知中山府事讳俊。大父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、典瑞卿讳文忠,龙虎公第八子,上自天子皆以第称(4)。父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讳士珍。公始如太学,简知世祖,召问时政,条对详敏,如素习吏事者。命之仕,则辞。年二十二,乃以世胄补内供奉。历尚服院,怀庆路判官,河南行省理问,典瑞丞,佥典瑞院事,集贤侍读学士,浙东廉访使,湖南、湖广参知政事,汉中、河南、湖北廉访使,累阶正奉大夫。公入官几四十年,最其在官才十有二年。以母丧去供奉闲居十有七年;以尚服院罢解判官闲居一年;以上怒有司左迁公止怀庆之行闲居三年;以父忧不果赴理问及辞典瑞丞终制二年;以弟守庸为御史舍浙东以疾弃河北皆闲居二年。遂以至顺四年六月朔年六十一薨于家。自同大父以下,亲无不在旁者。薨九日,葬邑西九门先茔,赠某官。

  公之居家,与夫人事父母尽其孝,遇宗族乡党宾客尽其礼,驭藏获尽其恩。诸弟妹婚嫁,皆取其夫人奁中之资。父之泽则以让其弟,大父之泽则以让其叔父,诸子无适庶,视之如一。公之居官,潮壅扬州,金沙河舟楫不通,豪民怒夺两河地,数贿有司勿浚,有司亦因以为利。及公,为河南竟浚之。河北饥,部使者下令尽逐流民之南渡者北归,公尽止而济之。其在湖广,宋以冯文简故宅为贡士院,在洪山寺傍,及宋亡,寺毁屋仆碑而有其地,公浸取(5)以为贡院。江西岁给蒙山银冶粮四万余石,输银三万五千两。兴国龙阁诸山亦多产银,有请包辨蒙山银者,公曰:“此奸利之民也。”斥之。公方留妻子于鄂,赴汉中过坂(‘土’换‘水’旁,音‘bàn’,河南商丘一带的河流)。当国家中兴,行省大臣留参军事肃清郡邑,以迓新天子,多用公计。独不听谏止孛罗守潼关,关之果不守,骚动三晋。及新天子至,召赐白金百两,以为河南廉访使,帅师守武关,迄乱定,无人敢窥关者。明年,天下大饥,武昌群豪控诸米,商闭籴以征徼大利,城中斗米至万钱。公适至,杖其党与(6)七十余人,米大贱。又辍(chuò终止)贡士庄饯以学养士,恐以饥废讲刻朱文。公戊申封事于南阳书院,使学者知格君之道。有司受赃听民诬父,妾负财逃,妾夫与争溺水死,公正有司及诬者罪。

  公平生于朝廷无干进(7)之椟,于权门绝私谒之迹,又不幸年止中寿,故不能尽公之用。下不自谒其志,竟如是而止,悲哉!然臣尝待罪国史,伏读太祖以来实录,及观董氏家传朝野所记载,询之典刑故老,董氏之先南征北伐,未尝妄杀一人,妄施一政。天下初定,诸将并解兵权,惟董氏不许,以佥枢公寄天子腹心。居中者四十年才四迁其官。观公进退,可谓无忝乃祖矣。公夫人,名臣翰林学士承旨王文康公鹗之孙、翰林直学士之纲之女。勤俭懿爱,德为尤族师,封陇西郡夫人。生三男子、一女子。男錧、铉、钥也。姬子女各一人,男鐩、鎋。由武备库使五迁而佥群玉内,司事廉直贞亮,为英宗、文宗所知。及铉之独行,钥之好学,鐩之修谨,皆能守祖父之训,为孝子慈孙。

  龙虎公累赠推忠翊运効节功臣;太傅谥忠烈佥枢累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;太师谥正献中丞赠纯诚肃正功臣;太傅谥清献阶并开府仪同三司、勋阶上柱国,爵皆赵国公。铭曰:

  天启有国,独生贤哲。董氏数世,终始一节。人谓董氏,独保天迪。非天私董,唯以不杀。如汉鄪留,佐命兴刘。有举必贤,有诛必酬。惟满溢是诫,惟清静是修。又如西平,在唐之造。功则让能,过则引咎。惟善是与,惟德是懋。而子而孙,半涆(hàn)天下。王公令仆,方骛并驾。人惟好德,如春在物,生之靡穷,莫之能敢遏。岂彼骄阳,焮灼歊(xiāo)蒸。 欻(xu)兮凛秋,为寒为冰。矧(shěn)兹董公,翼翼其承。惟祖考是训,惟德羕(yàng)是经。进退用舍(8),于时偕行。用不尽材,寿不侔德(9)。而公之啬,而后之益,隐祖丰终,为天子之公。厚本济源,为子孙之恭。臣拜稽首,式扬休风。以示赵人,以笃世忠。

 

【注释】(1)元统元年十有一月之几望――元统元年:公元1333年,十有一月之几望-- 称农历十一月之十四日。几,近;望,农历每月的十五日。 (2)拥旄--持旄。借指统率军队。《文选·丘迟<与陈伯之书>:“朱轮华毂,拥旄万里,何其壮也。”杖节:执持旄节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,给旄节以为凭信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 博望 杖节,收功 大夏 。” (3)献可替否--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以成其可。君所谓否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以去其否。” 献:进;替:废。 (4)第称--按排行次第相称。董文忠排行第八,帝以“董八”相称。 (5)浸取--冲洗之后仔细察看。 (6)党与--同党之人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纳 公孙宁 、 仪行父 于陈 。此皆大夫也,其言纳何?纳公党与也。” (7)干进--谋求仕进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既干进而务入兮,又何芳之能祗?” (8)用舍--指被任用或不被任用。 (9)侔德--谓功德相等。《汉书·宣帝纪赞》:“功光祖宗,业垂后嗣,可谓中兴,侔德 殷宗、周宣 矣。”

 

 

 
 
  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于国仁於民